近年来,襄阳检察机关紧紧围绕湖北“加快打造科技创新高地”战略部署,持续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,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知识产权案件。襄阳市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先后获评全国全省的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”等荣誉称号。
1
强化监督办案,构建“全保护”体系
一是整合力量,依法打击。结合襄阳实际制定《服务创新驱动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工作指引》,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,2022年7月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办公室以来,共审查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93件295人,开展立案监督5件、纠正违法35件,依法保护科技创新主体合法权益。办理的全省首例销售“游戏外挂”类侵犯著作权案件,得到省检察院、省版权局的一致认可,成为同类案件的办案指引。
二是综合履职、融合保护。建立“一案四查”机制,在刑事案件办理中同步审查民事追偿、行政违法、公益损害线索,办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11件。加强行刑反向衔接信息共享,开展行刑反向衔接4件,消除对被不起诉人的追责盲区,确保免责不免罚。
三是建章立制、推动治理。通过办理赵某某等人假冒注册商标案,与市消协签订《关于建立知识产权类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工作机制》,探索建立的知识产权检察支持起诉制度,被评为“2024年全国自贸片区经典制度创新案例”。
2
深化协作联动,打造“同保护”格局
南漳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地理标志农产品合同诈骗案中,在案发地柑橘园召开听证会,以真实的案例为橘农、橘商现场普法。
一是公检法协同统一证据标准。与公安、法院座谈研讨,制定《侵犯商标权类刑事案件证据指引(试行)》,就“同一种商品”、“主观明知”、非法经营数额认定等达成共识,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犯罪指控体系,提高侵犯商标权犯罪侦查取证质量和诉讼效率。
二是府检联动凝聚保护合力。结合办案中发现的科创企业、行业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,制发检察建议,并联合政府部门助推完善服务体系。南漳县院在办理一起合同诈骗案发现峡口柑桔行业存在管理漏洞,检察机关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制发电子制式合同并引导桔农使用,助力“峡口柑橘”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。
三是检研协作提升办案质效。探索“检察+科研”新模式,与湖北隆中实验室会签《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》,建立专家咨询、科研人员协助办案机制,深化交流培训、专业支持,加大科技创新源头保护。邀请专业人才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、人民监督员,实现“外智”助力高质效办案。
3
优化法治服务,营造“大保护”氛围
2024年12月,襄阳、十堰、随州、神农架四地检察机关会签《“襄十随神”知识产权检察协同保护框架协议》。
一是做好定制服务,关注知识产权成长型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,成立12家“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站”,搭建检企日常联络和会商沟通平台,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咨询、侵权纠纷调解、快速维权援助等全方位服务。依托工作站,已有数家企业向高新区院反映被侵权线索,其中一条侵犯商业秘密的案件线索已成案并提起公诉。
二是做好重点服务,在县市区科技创新型企业密集区域设立“检察护企服务站”,结合企业特点和诉求编写了《公司治理及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》,定期集中讲授,提供“护企咨询”,接受法律咨询80余次,受理45条线索,已办理3件涉企案件,有力保护了企业合法权益。
三是深化区域协作,与随州、十堰、神农架检察机关会签知识产权检察协同保护框架协议,通过发挥各地优势,开辟知识产推进构建共商、共建、共享、共赢的跨区域协同发展格局。
下一步,襄阳检察机关将以“保护科技创新”专项行动为抓手,持续强化支点意识、抬升工作标杆,做实打击与保护并重,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,为持续营造公平竞争、诚信守法、创新发展的营商环境提供更优法治保障。
来源丨襄阳市检察院